推薦度:7/10
前幾天我正跟同事說,我比較喜歡日本的勵志書,美國的勵志書比較偏向自己無所不能,自己什麼都可以做到,只是能力還沒有覺醒而已。而日本的勵志書很多是走向另一個風格,就是當一個笨蛋吧。他們的主張可能是吃虧、或是做一些沒有科學根據的活動,比如掃廁所之類的,有些人會覺得這種書太奇怪了,但是我個人到是蠻愛的。
這本書的主張就是當個傻瓜,他認為被人當傻瓜是一種榮幸,所以他在裡面做了很多一般人認為是吃虧的事,比如被交辦到雜事的時候怎麼辦?他說那就用加倍的速度完成它。裡面提到他們新人來的時候,被交待要去折傳單,這種人大部份的人都會抱怨,而且還會說他是來做這種事的嗎?只有他是用加倍的速度在折,甚至折到很晚,因為他覺得這也是一種挑戰。結果,他是最早離開要折傳單這件工作的人。當然這後面可能就會有人用著高深的學問來分析,其實這是會讓長官有好的印象啊、這是養成毅力的方法等等啊,但是我覺得作者想要表達的並沒有那麼複雜,不停的算計並不會讓事情比較簡單,還不如當個傻瓜啊。
書裡面63個法則,還不如說是63個格言啊,但是裡面的格言就有很趣,比如「如果你對工作提不起勁,下定決心把所有的西裝都換新。」很多人看到都會覺得,啊?所以真正去實行的人,我想不到1%吧?也許就是因為這樣,所以像作者一樣成功的人才會是少數吧?也許當個傻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我個人喜歡的法則有:
「如果你缺乏出人頭地的動力,為了增加異性緣而努力又何妨?」
「如果你每天早上都昏昏沉沉,決定自己的晨間儀式。」
「如果你覺得每天生活乏善可陳,就只穿最喜歡的衣物。」
「如果你想要在工作上尋求成就感,那就用三倍的速度處理雜務。」
「學習一旦昏昏欲睡,就要馬上結束。」(作者寫,學習不是為了對將來有幫助,而是找出欲罷不能的事。)
「年收入五千萬圓,人生舞台就會不一樣。」(應該是日圓)
「有錢,可以買到時間;可以高枕無憂;不會輕易生氣。」(這是三個法則)
「越是自己嫉妒的對象,越要為對方鼓掌。」
「只要有一個知已,就不再害怕被討厭。」(我覺得說得超好的。)
「如果你缺乏活著的真實感,那就開始寫自傳!」
基本上這本書會讓我想到<有錢人的口頭禪>那本書,兩個人都提到其實為了欲望而成功並不可恥,甚至是為了受異性歡迎努力也沒關係,因為只要最後成功了就好。而裡面也都提到了打扮或是穿著要像成功人士,就有機會成為成功人士的理念。我自己覺得自己是會想很多的類型,所以一直覺得像他們這樣類型的人,是我最希望成為的目標啊,所以希望能像他們一樣,成為一個成功的傻瓜。
======2024/10/29補充==================
剛剛看完這篇9年前的心得,現在突然有感悟。以前的確遇到不少人挑工作、用關係,然後把雜事都推給別人,自己過得很開心,那時覺得公司真不公平啊。但是9年之後,真正在努力工作的人,不少都升職的超過那些算計的人了,這也符合作者說的把雜事快事做完啊。
另外前一陣子看的<喜劇之王單口季>中付航最後的段子也提到,當個笨蛋也不錯,有一段是說別人罵他臭狗屎,他就會說:爺爺在此。這種所謂的當個笨蛋,其實是有強大的心理素質,所以他不會受別人言語而影響心情,我想這本書中的當個傻瓜也是有這種意思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