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 星期二

[讀書心得]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註:原為2009/8/11於xuite上發表的心得

這本書我第一次是在趙少康主持的飛碟早餐上聽到介紹(應該是好幾年前了),那時候我就很想要看這本書,但是又怕是跟我之前看的書類似,就一直沒有買。第二次聽到是在博客思聽的書摘,對於這本書有比較深的認識,是覺得這本書有一點不一樣,但還沒有強烈到我想要買它。後來第三次是發現我同事有這本書,我就借來看一下了。

這本書我覺得寫得不錯哩,第一部份在講金錢藍圖,裡面提到金錢觀念大多跟小時候父母的教育有關,這其實跟另一本美國人寫的催眠致富的書類似,都提到小時候父母給的金錢觀念會深入你的心中,所以那本書是說可以靠催眠來修改小時候的記憶,讓你有致富的正確觀念。這本書也是類似,就是要找出你心中潛意識裡不喜歡金錢的那個基因,然後修正它,你就會有正確的金錢藍圖了。

第二部份是講十七個有錢人才會有的思考與行為,其中有幾個我覺得不錯。第一個就是「不論心情如何,也要行動。」就拿工作這件事來說好了,我就常常會自己對自己說今天下午沒有工作的fu,就偷懶一下好了。其實這對我完全沒有幫助,我不是不能做,只是自己給了自己一個藉口,所以就算沒有心情,也要行動。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座右銘。

第二個是把自己變大。他說你會覺得困難的話,是因為問題太大,你自己太小了,如果你能提升自己把自己變大,那你就會覺得這個問題很小。其實就像我之前分享的名言:「覺得困難,就是能力不足。」所以解決方法就是,如力提升自己,包含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還有改變自己的心態,把自己想大一點。

第三個是說你要以成果來衝量賺錢,也就是不應該只領死薪水吃大鍋飯,應該要有你的表現是如何就能拿到多少錢。這其實跟上一點也相關,如果你一直變大的話,理論上你表現出來的會越來越好,那用成果來決定你拿多少錢,是對你有利的。但是如果你不想跳出你的舒適區的話,那自然就只能領死薪水了。他還提到,有錢人在某一個領域一定是專家,所以想知道你自己是不是這方面的專家,看你現在的薪水就知道了。所以反推的話,如果你要變有錢人,一開始你一定要在你現在的工作(或未來的某一個工作)取得巨大的成功,然後才會有機會成為有錢人。

其實作者跟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一樣,是經過多次創業成功,然後又一下子把錢花完的那種人,也同樣的最後是靠教別人賺錢獲得巨大的成功,所以書中有很多地方是在推銷他的課程,當然都是在美國開課。我本來是有點排斥,但是他裡面提到一點,有錢人的條件之一,就是會充滿熱情的推銷自己的產品,其實也是,如果能自己很有熱情的推銷連自己都覺得很棒的產品,那種熱力是真的可能感染別人的。

整體來說,我覺得還算是一本蠻不錯的書,而且我看完的感覺跟我聽了別人的介紹或書摘的感覺都不一樣,因為內容其實都有點出入,所以聽別人的摘要,不如自己看啊。


2025年7月14日 星期一

[電影心得]解憂雜貨店(華語版)

 


註:原為2018/4/19於xuite上發表的心得

推薦度:6/10

我之前就看過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的小說,那時我對於小說的評價還蠻高的。前一陣子聽說有日語電影版,不過還沒機會看,就先看了華語版的改編。之前同樣是東野圭吾的小說,同樣有日語版之後才有華語版的電影改編的作品,就是<嫌疑人X的獻身>,那就就知道華語版的再改編會有一個問題,就是為了要符合中國的民情,所以在人物習慣上會做一些更動,<嫌疑人X的獻身>已經更動的很少了,可是這部片的更動就非常大。

故事是說阿傑、小波、彤彤,正在破壞某一個人的家,沒想到屋主回來了,他們還綁了屋主之後,開著她的車逃走了。他們在跨年夜逃到了一間廢棄的雜貨店,收到了不明的來信,他們從信跟報紙的內容推測出,雜貨店正跟三十年前連結。當時的雜貨店是以幫人解答疑問聞名,所以有許多人會寫匿名信來,他們也開始回答了信中的一些問題,也發現了與他們現在的連結....

我本來以為因為書是太久以前看的,所以對於劇情都沒有印象了。可是最後打劫的部份又有印象,後來看了一下之前寫的心得,發現是電影做了大幅的更動,一方面是三十年前的日本跟三十年前的北京是完全不一樣的情況,另一方面是電影的關係,似乎都要有一首主題曲,所以就變成音樂人,因此可以把他當成一個新作品來看。不過謎團跟謎團之間似乎還是少了什麼。比如三人中的阿傑提到他媽媽是舞女這件事,後來剛好有一個舞女寫信來,我本來以為會是親情大和解的戲碼,結果並不是,當然這部戲的作法也是一個翻轉,不過總覺得就不夠緊密。

再來就是選角的問題,找成龍演雜貨店老闆,年紀是對了,可是人就不對。雖然成龍有一點想要轉型,但是他的老妝不知道為何就是很假,而且就是一種喜劇感,然後隨時會翻兩圈的感覺,讓人不容易融入劇情裡啊,如果是找金士傑來演可能就不一樣了吧。而三個年輕人,似乎也沒有很明顯的個性,我印象中小說最後對於三個人其實都有很大的影響,可是電影裡好像沒有很明確的影響,最多只是小波有比較明顯的影響了。整體看起來就覺得構想不錯(不過這個構想是東野圭吾的),內容就還好而已。

話說迪麗熱巴在<奔跑吧>非常正,在這部片中就還好,我覺得是因為她的五官太立體了,所以長髮就像外國正妹,短髮反而變成有點像帥哥,有點可惜了啊。整體來說,看完反而想要看一下日版怎麼改編的,是不是還是沒辦法超越小說呢?


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陸劇心得]摩天大樓

 


推薦度:8/10

文案:透過不同的住戶說明死亡女住戶的過去跟死亡真相,警方找出了另一個不可思議的真相。

故事大綱:鍾美寶被發現死在自己的家中,頭部有重擊並且燒炭自燒,房子裡乾乾淨淨沒有任何的指紋。鍾隊帶著女弟子楊蕊森查起了有嫌疑的住戶,從喜歡美寶的警衛謝保羅、與美寶有染的有夫之婦林大森、林大森的妻子李茉莉、房仲林夢宇,但是一路查下來發現似乎大家都沒有說出真相.......

這部片是純粹從警方辦案的角度進行,所以他們查到誰,就會有兩集是寫這個人的故事。但他們的故事是他們的角度說出來的,甚至有可能不是真的,警方就必須從有限的證據中,再找到新的證據,然後找出他們沒說、或是說錯的地方。因此最後的翻轉其實是警方努力的結果,就蠻有成就感的。

而劇情最後的幾次翻轉也讓人驚豔,所後的兇手讓人恨的牙癢癢的,之前有不少作品為了翻轉,最後反而都是好人有罪,只為了所謂的「正義」,但這部片對於這個正義就有討論,正義是單一一件事的正義,還是要整體來看呢?還好最後的結局也算是讓人覺得欣慰啊。

這是我第一次看楊穎(Angelababy)的作品,本來以為她應該是花瓶型的角色,但是在這部片中演的是苦命型的角色,第三者的激情戲也不會因為形象就不演,感覺算是不錯的演員啊。而楊蕊森這個角色也讓人印象深刻,非常漂亮之外,一開始似乎過於執著正義,但是後來又充滿彈性,算是很有魅力的角色啊。而台灣的鄭人碩也有參與演出,其實多些這種交流,讓一個作品充滿好演員,個人是樂觀其成啊。

整體來說,個人覺得是很好看的一部片,中間有一段提到美寶跟他弟的過去,有一種讓人很不忍心的感覺,所以我看得很慢,但是後面的翻轉有讓人突然很期待看到結局,最後看完覺得還不錯,至少不會覺得很空虛或是很不公平。個人是很推薦喔。

2025年7月10日 星期四

[小說心得]歡迎觀賞殺人預告

 


推薦度:6/10

文案:警察的名字被刻在連續殺人案的死者身上,被停職的警察被迫加入調查。

我是先看了<黑色夏天殺人事件>再回頭看前一集,雖然兩本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畢竟幾個主角的個性連續看下來就更有立體感。

故事大綱:華盛頓.坡因為洩露疑似犯人個資,雖然救回了被害者,但也讓犯人被私刑打死。所以華盛頓被停職調查,但最近發生的連續殺人案,兇手把人放在巨石陣中活活燒死,而在第三個死者身上,調查科發現屍體刻有華盛頓的名字,所以調查科把華盛頓找回來,他與天才但不善交際的緹莉與長官史蒂芬妮開始調查這個殺人犯「火祭男」,而當地警局也有他童年好友祁里安一同協助,案情有明顯的進展,但是卻發現這牽涉到當年拐賣男童的大醜聞,而且涉入者全都位高權重.....

整體的架構沒什麼問題,就是從重重的迷團中找出真相,而最重要的背後噁心的勢力這件事也都有,只是最後的兇手太不令人意外。另外收尾的部分有點草草結束,因為留了一個懸念,但是我也忘了下一集有沒有講,就算有講也是帶過而已,所以感覺犯人的努力有點草草結束的感覺。另外最後突然講了華盛頓的身世問題,因為第二集有一直提到,我還以為第一集的主軸是在講這個,結果只有在結局提到一點點,第二集也沒補這個坑。

角色的部分第一集跟第二集差很多,像第二集史蒂芬妮跟坡這麼要好,以為以前就是這樣,結果沒想到第一集時坡原來是史蒂芬妮的長官。而緹莉在第二集還算正常,但是在第一集是真的沒有出過遠門的那種人,所以看到她的進步覺得很有趣啊。

整體來說算是中規中矩的推理小說,反而沒有第二集有趣啊,如果是先看第一集再看第二集,應該就會有越來越好看的感覺吧。

2025年7月8日 星期二

[小說心得]解憂雜貨店

 


註:原為2014/7/7於xuite上發表的心得

推薦度:8/10

東野圭吾一直都是以指出社會人性面的推理小說聞名,但是這本書是他走出另一種風格的作品,就是療癒風格。日本的療癒風格小說我看了不少,比如<奇蹟寄物商>、<偵探.日暮旅人遺失之物>、<使者>、<四十九日的秘方>等,一般的療癒小說中,通常有一個比較特別的主角,這個主角的行為會改變了其它人,進而改變他們的人生、改變了這個世界,但是這本小說比較特別的是,主角們並沒有非常特別,或是說其實也沒有特別的一個咨詢師的主角,然後這些人的人生,卻因為浪矢雜貨店這個地點而發生了改變。

故事是說有三個少年在犯下了偷竊的罪行跑路時,跑到了已經廢棄的浪矢雜貨店,這間雜貨店之前是以接受別人咨詢聞名,但是在屋主離開人世後,就已經沒有人來咨詢了。這三個少年到店裡後,發現有人從投遞口裡投進了一封信,裡面寫著是這個人要不要參加奧運?還是要陪在生重病的男友身旁的咨詢。三個本來覺得這是惡作劇,但是在試驗的結果下,發現這個屋子正處在一個時間停止,並且是跟三十年前連結的狀態下,所以他們就開始了回覆這個三十年前的人的咨詢的事了。沒想到,最後這也改變了他們三個人的人生.....

裡面的故事其以現在跟三十年前交錯而成的,比如說<在CIVIC車上等到天亮>就是講浪矢雜貨店原屋主的故事,而在<天上祈禱>中也點出了浪矢雜貨店的老闆浪矢雄治以前的愛情故事。所以每一篇故事看似獨立,卻全部又很相關,每一個事件都連結到丸光園孤兒院裡面的人,雖然有過多的巧合感,但是卻又讓人有一種緊密相連的感覺,每一個故事又點出前面故事的人的過去或是未來,算是一本很巧妙的小說啊。

為了不負推理小說家的盛名,所以東野在這裡設計的是跟過去三十年的時間點相連的浪矢雜貨店,雖然並沒有特別說明原因,但是裡面的時間流動的比較慢,要後門打開才會跟外界時間相連等設計,雖然說是很奇幻,但是卻又在奇幻中帶著合理,我想這才是東野的風格啊。也因為這個時間相連的關係,所以即使是偷竊的少年,因為知道到三十年後的未來,所以還是有可以協助咨詢的優勢。而原浪矢雜貨店的老闆,也並沒有特別的能力,只是一個努力把別人的事認真思考當一回事來回答的人,所以這本小說中並沒有一定要的被咨詢者,而且以這個雜貨店為本體讓大家做了一個連結。

這本小說療癒的地方在於咨詢的過程,很多時候答案並不是只有一個,有時候求助人問的問題不明確,被咨詢者還要回信問他更細節的問題,而在這個更細節的問題中,其實咨詢者已經可以慢慢的開始釐清自己內心裡真正的想法。比如在<天上祈禱>中武藤晴美想要在經濟上自主,但是她一開始是想要靠酒店的主顧的協助下開一家自己的店,被咨詢者一針見血的回覆,所以她認真的思考了這個主顧的行為,才發現其實依顧他是不可能真的開店的,所以她才有另外的想法。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很多時候所謂的咨詢,並不是真的給對方一盞明燈,而是讓對方可以好好的反思,自己理出對自己最好的答案,我想這才是咨詢的真義啊。

個人覺得這本書算是東野圭吾新的嘗試,所以就算是不愛推理小說的人,應該也可以閱讀這本書。而裡面有幾段的故事,其實還蠻令人感動的,像是<深夜的口琴>,個人覺得喜歡療癒系的小說的,應該會喜歡這本書吧。


2025年7月7日 星期一

[試讀心得]操縱彩虹的少年

 


註:原為2016/2/5於xuite上發表的心得

一句書評:東野圭吾的科幻小說。

提到東野圭吾,大部份會把他的名字跟推理小說畫上等號,他雖然後期的作品跟本格推理已經有一段差距,不過還是會被歸類在推理小說。只有很少的作品不會單純被放在推理小說,比如<解憂雜貨店>就是他少見的療癒系作品。而這本書其實你硬要歸類成推理小說也不是不行,不過裡面因為科幻的成份比較高,我個人是偏向歸類成科幻小說。而在推理小說中一切都要以合理為基礎的情形下,東野這本書用的是科幻上的假說,而且重點也不是在找出兇手這件事,所以對比於他其它的作品,這感覺就像鳳毛麒角一樣的珍貴啊。

故事是說光瑠從小就有異於常人的智商,而且他還能分辨出肉眼看不出來的顏色差,光瑠的父母一直以來都覺得有個聰明的兒子很驕傲。但是隨著小孩到了國中,父母發現他們已經答不出光瑠的問題,而光瑠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也常常讓老師答不出來,所以老師三番兩次找光瑠的父母,希望能讓光瑠的行為正常化(就是普通人化)。光瑠後來真的意識到自己不是普通人後,就開始正常化了,但是他卻開始半夜跑出去投射光,這種光吸引了許多壓力大的年輕人來觀看。光瑠稱這為光樂,許多年輕人雖然在看了光樂後,就變得有精神、有專注力、在課業上的表現越來越好,但卻在一段時間不看光樂後,會整個人精神渙散、無法專心、甚至脾氣爆燥,許多父母發現這跟毒品的戒斷反應一樣,認為光樂是一種毒品,所以開始禁止小孩看光樂,但是另一股不知名的力量卻想要控制光瑠,想把光樂推到全日本....

在小說<種族滅絕>中,探討了人類進化後會有什麼樣的後果,這本<操縱彩虹的少年>也提到了類似的概念,不過他解釋的更簡單,就是用達爾文進化論的長短頸長頸鹿,如果長頸鹿脖子變成跟現在一樣長是要100年的時間進化,突然有一隻基因突變的脖子長到跟進化100年後一樣長的話,那其它脖子還沒那麼長的長頸鹿會怎麼想?如果對比於人類的社會,就是大家會排擠那個脖子很長的長頸鹿,因為他一個人可以獨佔所有高處的葉子,這就是人類的劣性啊。那如果脖子很長的長頸鹿因此心理不開心會怎樣?那可能就會變成<種族滅絕>了啊。所以東野的作品真的很非常易讀啊。

話說裡面提到一個有關宗教的假說,他認為氣其實是光,所以有人能看到氣,其實就是看到光。這的確在很多宗教上都有提到,或是很多氣功團體也會拿師父在紅外線之類的儀器下拍到氣的照片來招攬生意。這個假說同時也可以拿來解釋所謂宗教上的神通,宗教上提到修行久了會有神通,比如他心通。用東野在這本書的理論解釋,就是因為你氣練久了,所以你能看到別人身上的光,因為對方的光的不同所以你可以知道他正在想什麼,這就是他心通。這樣講似乎也合邏輯,怪不得標題會寫這只有理科男東野圭吾才寫得出來的書啊。

這本書是皇冠文化2016年3月出版的書,雖然這是屬於東野圭吾早期的作品,但是因為不是本格推理,加上東野本身說故事的能力一流,所以這本書讀起來不用像本格推理那麼花腦力,反而可以純粹的享受娛樂感,喜歡東野圭吾作品的朋友千萬不能錯過了。


2025年7月6日 星期日

[電影心得]捍衛任務:復仇芭蕾

 


推薦度:5/10

文案:被黑幫養大的女孩,為了父親而復仇。

故事大綱:伊芙目賭父親被一群殺手殺死後,被送到大陸飯店保護。溫斯頓讓她選擇,最後她選擇俄羅斯黑幫「拉斯卡.羅馬」。在12年的訓練下,她成為一名殺手,也開始接不同的任務。她發現手上有X紋身的人,這些人跟當年殺她父親的人一樣,所以她選擇了復仇,並一路殺到了對方的村莊。為了兩派人馬的和平,黑幫決定派出 John Wick來殺了伊芙.....

這部掛捍衛任務,本來以為主角是John Wick,結果沒想到主角是伊芙,John只能算是配角,所以會讓人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除此之外,也請了<陰屍路>的男主諾曼.李杜斯演一個配角,但整體來說還是沒辦法讓這部片好看。

原因有幾個,一個捍衛任務中的John是強到一個不行的存在,但是伊芙明顯就沒那麼強,所以打起來就有一種吃力感,跟John的爽快感是不同的。二是一開始的John是一個普通人,因為一條狗而開始大開殺戒,所以很有話題度。但伊芙是中規中矩的復仇,所以並沒有特別的新意。

好看的地方是有些動作的設計很有趣,同樣的是會用手邊的工具來進行格鬥,所以不論是鍋子等都很有特色。而主角設定使有用小刀也算是一種標誌。最後一戰的火焰槍,也算是非常有美感的格鬥,這些是比較另人驚豔的地方。

但整體來說,就沒有特別突出的感覺,有點可惜,本來以為她跟John的交集會更深的,但似乎有一種John是來襯托他的,可能最後伊芙還會有續集,但應該就沒有John了吧。

[讀書心得]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註:原為2009/8/11於xuite上發表的心得 這本書我第一次是在趙少康主持的飛碟早餐上聽到介紹(應該是好幾年前了),那時候我就很想要看這本書,但是又怕是跟我之前看的書類似,就一直沒有買。第二次聽到是在博客思聽的書摘,對於這本書有比較深的認識,是覺得這本書有一點不一樣,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