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原為2009/8/11於xuite上發表的心得
這本書我第一次是在趙少康主持的飛碟早餐上聽到介紹(應該是好幾年前了),那時候我就很想要看這本書,但是又怕是跟我之前看的書類似,就一直沒有買。第二次聽到是在博客思聽的書摘,對於這本書有比較深的認識,是覺得這本書有一點不一樣,但還沒有強烈到我想要買它。後來第三次是發現我同事有這本書,我就借來看一下了。
這本書我覺得寫得不錯哩,第一部份在講金錢藍圖,裡面提到金錢觀念大多跟小時候父母的教育有關,這其實跟另一本美國人寫的催眠致富的書類似,都提到小時候父母給的金錢觀念會深入你的心中,所以那本書是說可以靠催眠來修改小時候的記憶,讓你有致富的正確觀念。這本書也是類似,就是要找出你心中潛意識裡不喜歡金錢的那個基因,然後修正它,你就會有正確的金錢藍圖了。
第二部份是講十七個有錢人才會有的思考與行為,其中有幾個我覺得不錯。第一個就是「不論心情如何,也要行動。」就拿工作這件事來說好了,我就常常會自己對自己說今天下午沒有工作的fu,就偷懶一下好了。其實這對我完全沒有幫助,我不是不能做,只是自己給了自己一個藉口,所以就算沒有心情,也要行動。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座右銘。
第二個是把自己變大。他說你會覺得困難的話,是因為問題太大,你自己太小了,如果你能提升自己把自己變大,那你就會覺得這個問題很小。其實就像我之前分享的名言:「覺得困難,就是能力不足。」所以解決方法就是,如力提升自己,包含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還有改變自己的心態,把自己想大一點。
第三個是說你要以成果來衝量賺錢,也就是不應該只領死薪水吃大鍋飯,應該要有你的表現是如何就能拿到多少錢。這其實跟上一點也相關,如果你一直變大的話,理論上你表現出來的會越來越好,那用成果來決定你拿多少錢,是對你有利的。但是如果你不想跳出你的舒適區的話,那自然就只能領死薪水了。他還提到,有錢人在某一個領域一定是專家,所以想知道你自己是不是這方面的專家,看你現在的薪水就知道了。所以反推的話,如果你要變有錢人,一開始你一定要在你現在的工作(或未來的某一個工作)取得巨大的成功,然後才會有機會成為有錢人。
其實作者跟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一樣,是經過多次創業成功,然後又一下子把錢花完的那種人,也同樣的最後是靠教別人賺錢獲得巨大的成功,所以書中有很多地方是在推銷他的課程,當然都是在美國開課。我本來是有點排斥,但是他裡面提到一點,有錢人的條件之一,就是會充滿熱情的推銷自己的產品,其實也是,如果能自己很有熱情的推銷連自己都覺得很棒的產品,那種熱力是真的可能感染別人的。
整體來說,我覺得還算是一本蠻不錯的書,而且我看完的感覺跟我聽了別人的介紹或書摘的感覺都不一樣,因為內容其實都有點出入,所以聽別人的摘要,不如自己看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