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度:8/10
其實很容易被書名騙了,我看到書名也以為重點是在這四張表,但其實對這四張表提到的篇幅可能只有一半不到,大部分是放在簡報時的重要觀念,因為作者是台灣人,所以比較貼近台灣的工作文化,許多段落我都非常有同感。尤其是一開始提到,會簡報的人才是升遷比較快的人這句話。我在職場這麼多年,聽了很多升不上去的人都說那些人只會講。但是要這些人說一下他們做了什麼,卻又說不出來,所以書上特別提到,能運用簡報把你的「績效」展示給別人看,讓別人知道你在做什麼,這樣別人才有可能升你,所以簡報是打工人必備的技能啊。
作者把所有商務上的簡報分為四類:
第一種是簡單報告用的,並且目的是快速解決問題,稱為「商務訊息」。
第二到四種都是完整報告用的,目的是要讓聽眾完整了解訊息,分別為「狀況報告」、「資訊分享」、「提案說明」。
但這些都只是工具,前置作業其實非常重要,包含目的、你的聽眾決策者是誰、決策者是那一種類型、怎麼想簡報結構、怎麼講開場白、怎麼回答聽眾提問等,其實都是事前需要準備的工作,這些工作都做好,簡報就不會慌亂,很多人擔心做的簡報長官不會喜歡,其實就是因為不知道長官的喜好,所以一直會擔心,當然就會覺得做簡報是很困難的事,但像書上提到如果透過其它長官同事先知道他的喜好,比如他喜歡立刻知道結論並解決問題,那你的報告就不能先講過程啊。
商務訊息最重要的是「話要說清楚、事要有人做」,所以有幾個原則,比如不能用形容詞,先講結論再講推論,行動是主詞+動詞+時間副詞。這些其實也切合回前面提到的簡報的目的是什麼,因為題目不等於目的,商務簡報最重要就是簡決問題,而先講結論(誰做什麼事、或是要什麼資源),這樣可以節省老闆的時間,也同時讓需要做事的人不會恍神,比較能達到你要的目的。
那如果你只是要說明自己工作多努力時,就可以使用狀況報告。這時要強調的有幾個,如果不用大家行動的話,那要提到過程中如果別人要複製時要注意的關鍵步驟,也就是如何讓別人少走彎路。再來就最重要的是帶來什麼效益,最好是數字化,不要形容詞。
資訊分享通常是被派去參加一個研討會之後報告給老闆聽的,重點也是先講結論再講推論。然後用之前大家的認知(Before),跟這次簡不同於大家的認知(After)來說明,這樣大家會比較有感。
提案分享我覺得是最難的表單,因為是從無到有讓人同意這件事,所以最重要的是說故事的能力。這其實在很多其它的書都有提到這個能力,有需要可以再深入研究。
整體來說我覺得這本書很適合想要提升簡報力的人閱讀,尤其是商業上其實千變萬化,像書上提到的本來有30分的報告時間,可能因為長官時間delay變5分鐘,那你要怎麼報告?如果是先寫結論再寫推論的架構,我想就不會亂。個人覺得閱讀完應該可以大大提升簡報力,個人非常推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