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原為2014/12/12於xuite上發表的心得
曾經有一個讀友跟我說,他覺得有時候我覺得好看的他並不覺得好看,有時候我覺得不好看的他們反而覺得好看。基本上我認為好不好看除了是一個主觀性的行為,還牽涉到當時讀的心情、知識程度、還有拿到的書的文字的問題。為什麼我會提到這件事呢?因為這本<同級生>我其實已經看過了,那時看的是簡體字版,所以並沒有覺得特別好看,現在拿到皇冠終於要出的繁體版,看了之後的感覺又不一樣了。
故事是說宮前由希子車禍死亡了,學校傳說她是因為懷孕到婦產科而出車禍的。西原知道自己就是她孩子的父親,所以決定向所有人坦承這件事,包含跟棒球隊隊員及由希子的父母。當他發現似乎是學校派了御崎老師去跟蹤由希子,由希子是為了躲避老師而被貨車撞死這個事實後。他決定在課堂上直接詢問御崎老師這件事,因為他以是孩子的父親角色質問老師,結果反而讓老師驚慌起來,同學們也對於西原的行為表示讚賞,開始與老師做對,大家開始了一鼓反老師的風潮,進行著各式各樣的不合作運動。但是沒想到這樣的結果竟然造成御崎老師死在教室裡,警方開始介入調查,發現殺死御崎老師的醫療用膠帶,跟西原手上纏著的膠帶是一樣的......
這本書的翻譯者很精細,裡面有一段他寫到原文是寫三月的最後一天,但是後面又提到是三月三十日。所以他只好翻譯成三月底。除了這個之外,我記得我在看簡體版的時候,我以為西原手上纏著的是運動繃帶(我不確定是簡體版是不是翻成繃帶,只是沒有膠帶的印象),但是實際上是有黏性的運動膠帶,在這個版本中就翻成膠帶,這個差別在看的時候也許不會有感覺,但是在細究的時候就會覺得有點奇怪,因為最後留下痕跡就是膠帶才會有痕跡啊,所以個人覺得還是繁體版看得比較順啊。
這本書東野圭吾在後記中也寫到,其實他是把以前對於老師的不滿寫成了這本小說。我前一陣子剛好看了電影<女朋友.男朋友>,我發現兩者之間有蠻多相似的地方,一樣都是對於學校的管制不滿、一樣都是學生們自發性地抗議、一樣都有一堆只是跟風的抗議者。所以這兩部作品都隱含了一個意念,就是沒有人可以控制群眾,因為他們本來就是玩票性質的,只有你自己可以堅持自己的方向,別人跟不跟著你,那只是其它的天時地利而已。就像西原不論其它的學生挺不挺他,或是最後大家反而開始同情老師,他都只堅持自己的目標,就是找出真相,如果他因為群眾的影響而改變,那他應該永遠就不知道真相了。
這一部主角是一個高中男生,高中的男生就是有一種莫名的叛逆性,像西原就是這樣的人。他在感情上叛逆、在追查真相特立獨行、在遇到警察追查不說真話,倒不是因為他有什麼問題,只是純粹的一種叛逆,對我來說這種個性還蠻讓人討厭的啊。而且其實追根究柢來說,他其實也算是害死由希子的重要原因之一啊。但是這就跟哈利波特一樣,有些人他是不成熟,但是就要必須在經歷重大事件後才會成長。西原的特色就是他會用腳來追查真相,他的行動力連警察都會驚訝。看到結局會覺得他其實在經過了這個事件成長了不少,也許未來他在有了同情心後,有可能成為像加賀恭一郎一樣的優秀警察吧?
這本書是皇冠文化在2015年1月出版的新書,雖然這本書算是東野早期的作品,但是裡面除了本格推理外,已經開始加入了一些情感因素,而除了校園的問題外,他還點出了一些環境問題,從這裡可以看出他後期推理的影子啊,所以喜歡東野圭吾的人不要錯過這本書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