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4日 星期一

[日劇心得]被討厭的勇氣


註:原為2017/5/13於xuite上發表的心得

推薦度:6/10

前一陣子有一本書爆紅,就是一名日本人寫阿德勒心理學,書名就叫<被討厭的勇氣>。這部日劇取了跟書名一樣的劇名,想當然爾是探討阿德勒心理學的日劇,但是要如何才能把一個心理學的內容由日劇中表現出來呢?這部日劇選擇的竟然是刑事偵探案件,這就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故事是說,庵堂蘭子是警視廳搜查一科8系的刑警,她雖然有著高破案率,但是行徑作風卻讓人覺得怪異,新來的青山年雄跟蘭子成為搭擋,但是也受不了蘭子的作風。青山因為案件的需要,所以要代表警方去拜訪大學教授大文字哲人,他是犯罪心理學的權威,同時也是蘭子以前的老師。青山在請教的過程中,大文字老師同時也教青山,什麼是阿德勒的心理,蘭子其實就是天生的阿德勒心理學實踐者....

我查了一些新聞提到,這部片在日本出的時候,有被阿德勒學會聯名抗議,因為覺得這個主角只是我行我素,根本不是什麼阿德勒的實行者。 我一開始看的確有這種感覺,就是忍受被討厭的勇氣,難道就是不管別人,我行我素嗎?後來看到結束才發現,其實這都是編劇想要表達的梗。所謂的哲普,本來就要分階段慢慢說明,讓人從基本開始一點一點了解,這才是哲普的功用,也許戲劇是誇張了一點,但是其實每一集都講了一點重點。比如要忠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才要有被討厭的勇氣,要能執行自己想要的目標,才要有被討厭的勇氣。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才會有自由。而因為所有的煩惱都是來自於人際關係,所以目標通常也跟人有關,在共同體的概念下,大家還是會為別人著想。想要減少煩惱,就必須要課程分離,分清楚那些是自己的課程,專注在那上面就好了。

從這個邏輯來說,我只是看了日劇,就可以說出許多阿德勒的理論,所以就哲普這個角色來看,我覺得這部日劇算是成功的啊。但是缺點就是,因為主要是想要表達阿德勒思想,所以可能是主角的行動、可能是犯罪者的行動,同樣是兇殺案,內容就不再著重在高超的不在場證明要如何破解,裡面有些案件的破解我覺得有一種一筆帶過的感覺啊。刑案的偵破重點就著重在於犯罪者的心理層面上,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如果由阿德勒的心理學來看,要怎麼改善。一定有人會問,這為什麼是缺點?基本上我覺得刑事案還是要有技巧性的問題,就是完全的密室之類的,才會有高潮,如果少了技術性,多了哲學性,看起來的確是沒那麼精彩。

女主角香里奈我從來沒聽過(因為我日劇看得少),因為覺得她也不年輕了,應該不是新演員,加上她又有一種魅力,尤其是在思考的時候。說到這要跳一下,之前有一篇報導提到女人最有魅力的瞬間,其中一個是綁馬尾的時候。其實馬尾是大部份男生最愛的髮型之一啊,主角香里奈就是一直維持著馬尾造型,而她想出謎題的招牌動作(就是像伽利略的那個亂寫行為),就是把馬尾鬆開、甩頭、然後搔頭。前面兩個動作加上她飄逸的長髮,有一種在看洗髮精廣告的感覺,的確讓人覺得很有魅力啊。所以我想這個人應該不是新人吧?查了一下才發現她的確曾經紅極一時,但是因為負面新聞的關係,所以聲勢一落千丈,這次她能再當女主角算是一個奇蹟了啊。

看到最後會發現,其實女主角並不是一個我行我素的人,前面不苟言笑的情形跟後面有了笑容的對比,會突然覺得她很可愛。在最後一集的時候,她的同事也說出了類似的話。再加上她看到她弟弟的時候的表現,也是像正常人一樣,所以所謂的被討厭的勇氣,也許就是在合理的範圍裡,做自己的該做的事吧。

以最後一集大文字教授要教青山如何幸福來看,加上<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後面也有續集,看起來是有續集的想法。不過蘭子身上最大的謎團已經在第一集解開了,如果真的有續集的話,我總覺得難看的機會會大增,還是斷在這一季比較好,畢竟也沒有特別的懸念了啊,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電影心得]解憂雜貨店(華語版)

  註:原為2018/4/19於xuite上發表的心得 推薦度:6/10 我之前就看過東野圭吾< 解憂雜貨店 >的小說,那時我對於小說的評價還蠻高的。前一陣子聽說有日語電影版,不過還沒機會看,就先看了華語版的改編。之前同樣是東野圭吾的小說,同樣有日語版之後才有華語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