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度:6/10
我是因為<原子習慣>提到這本書才找來看的,但這種風格剛好是我不太喜歡那種風格,就是不斷地在講故事,但是卻沒有明確的說套作法,就會有一種看了很久卻不知道重點在那裡的感覺,雖然裡面的案例很有趣,但我之前看過類似的書,同一個案例,尤其是企業或是社會的習慣,在這本書認為是A原因,然後分析的很有邏輯。結果沒幾年又有另一本書把同一個案例歸因於另一個B原因,然後分析的也很有道理,就會覺得是不是白看了呢?
這本書講得不是單純只有個人習慣,還包含了組織習慣、社會習慣,問題是在個人習慣那裡我還沒得到什麼結論,就到了下一個環節,有關企業的案例是有趣,但突然變成了商業書,比如怎麼賣芳香劑之類,讓顧客養成書慣雖然也可以稱為習慣,但是這比較偏向行銷,也不是我要的,所以我本來是看不下去的,直到看到了最後幾頁。
在297頁的習慣改造改造指南,剛好是我要的部份,想要養成個人習慣的就一定要看這部份,我也因為這部份才把分數提高。這本書提到的養成習慣循環就是提示-->慣性行為-->獎勵,但是實際操作上的細節,就在這幾頁中提到,比如書上舉的是戒掉每天下午三點吃餅乾,一般就說,那就提醒自己不吃啊,但這就非常痛苦,書上說要真的改變習慣其實是要找出自己根本的原因。
所以真正科學的作法,是把所有的過程都寫下來,就一個變因一個變因的試,以上面的例子來說,他是三點半左右,會走到咖啡館,跟朋友聊天時吃了餅乾。那就是要試,是三點半會餓嗎?那是不是改吃蘋果試試看?是想要走走嗎?那是不是改去走公園,就不會買餅乾?是想要聊天嗎?那改成走到同事座位聊天。就透過不同的實驗,才會發現自己的真正的需求,才能用替代方案取代但還是滿足了自己的需求,這樣才能真正的改變習慣。
整體來說這本書並沒有那麼對我的胃口,個人建議如果是要改變個人習慣的話,還是比較適合看<原子習慣>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