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度:8/10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機構,他們蒐集了考上東大、慶應、早稻田學生,共300本的筆記本,分析他們的筆記本有什麼共通點,果然發現了五點原則,他認為大家如果靠著這五點原則,可以有效的提昇學習力。這本書的一開頭有點出一個觀念,就是筆記的功用到底是什麼?書上寫到:「做筆記最重的是要能幫助『記憶』,而不只是做『記錄』而已。」
這個功用的前提非常重用,因為如果你是想要「記憶」的話,就表示你會反覆來看這個筆記,甚至不斷的增修這個筆記,然後這個筆記又要方便你容易找到自己想要找到,並且因為是你不斷看的筆記本,所以你可以利用圖像的方式來記憶(比如我記得在那一頁的右方,然後你可以從左方的內容想到關聯性就想起了右方的答案了),有了這些觀念,就比較能理解為什麼會有下面的五個原則了。
一、筆記本要留白:這是指第一次記筆記的時候。因為之後你會不斷的拿出筆記來看,可能會有新的心得想要補充上去,如果沒有空白處,你就沒辦法寫,因此留白是為了之後的增補使用。另外如果間隔比較大,讀起來也會比較輕鬆,所以一開始千萬不要為了省紙所以寫很密,就大方的留白吧。
二、編寫的得清楚好閱讀:這是方便你未來閱讀跟搜尋資料時使用。建議的方法就是像書一樣,有章節、段落,而且可以加上顏色,但最多就三種顏色。而如果能加上圖表是最好,因為圖表會有助於記憶。圖表不一定要用畫的,用剪貼的也行。
三、找出重點並把它們連結起來:我個人覺得這有兩個意涵,第一個是訓練抓重點的能力,因為考試就是會考重點,所以抓出重點是什麼再背起來,當然會有助於考試啊,這遠比把每一句話都背起來要有效率啊,所以抓重點的能力很重要。再來就是有連結之後會方便回想,比如你把A跟B連結了,如果你忘了B,也許能透過A想起B,所以連結也是有助於記憶的方法。
四、用自己的話去快速寫筆記:我個人是覺得這算是進階技巧,應該要分兩階段。有些老師上課真的會很快,所以你可能沒時間記,那時第一階段就是要先定好自己的記號,通常是常用的字,比如「因為」、「所以」之類的,再來就是筆畫比較多的也可以訂一個記號,這樣就可以有效減少記的時間。第二階段是用自己的話去寫筆記,但是我個人覺得這有一點風險,如果你對這一科很陌生的話,我覺得還是先以全記下來為主,如果是有一點了解的話,再用自己的話寫比較好,以免最後因誤解造成錯誤。
五、做一個考前重點複習筆記:前面的筆記在不斷的增補後,會變成很大一本,但是考前其實不需要看到那麼細,所以建議是再做一本A6大小的筆記本,裡面一頁只有一個主題,而且不需要細的內容,只要有一些方便你回想的文字就好了。甚至可以用問答的方式來寫。我個人覺得再整理這一本,其實會有複習跟抓重點的效果,當然會有助於記憶了。
書上提到這只是五大通用原則,每一個人還是可以加上自己的原則,只要能方便自己記憶就好了。我以前讀書是沒在記筆記的,因為很懶,所以就越讀越差,現在雖然是沒在讀書,但是還是有很多學習的機會,所以透過這本書,我開始有想要找一個自己適合的筆記術來開始記了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