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 星期三

[讀書心得]當年,我們就是一群蠢蛋

 


註:原為2016/7/15於xuite上發表的心得

推薦度:7/10

一句書評:當年,誰不是蠢蛋呢?

<大概是最後的招呼>是東野圭吾第一本非小說作品,東野由這個書名就表達了大概不會再出非小說的作品了,但是沒想到現在又出了這本<當年,我們就是一群蠢蛋>。但是這本書不像前一本一樣看完會讓人覺得東野很厲害,因為裡面盡是東野自揭瘡疤的過往,包含他逃票啊、作弊啊、重考啊等。還提到他根本不愛讀書(包含閱讀),結果成為了偽理科生之後,沒想到最後又走上作家之路。

裡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不愛閱讀這件事,他提到父母跟家長聯手強迫他閱讀,但是他最後還是不讀,後來媽媽跟老師都放棄了,覺得他就是一個不愛唸書的人,直到他看到姐姐帶來的推理小說後,才突然開啟了自己的閱讀之路。這讓我想到,其實我小時候也不愛閱讀這件事,但是我現在的閱讀量卻很大,我回想開啟我閱讀的時間點,發現也是小時候看了姐姐帶來的金庸小說。而這也讓我想到猴子辣媽跟我說,他的兒子讀到三國志之後,就欲罷不能,一直在讀。所以開啟小孩的閱讀習慣,很多家長可能聽信專家說要強迫他們讀一些優良讀物,但是那種讀物真的讓人看不下去啊,如果能不要那麼制式,讓他們讀他們有興趣的讀物,自然就可以開啟了他們的閱讀習慣啊。

而另一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東野在高中的時候班上就拍了一部微電影,而東野是負責寫劇本,因為大獲好評,所以後來還拍了第二部。在<史蒂芬金談寫作>中也提到史蒂芬金小時候也自己寫小說,然後拿去賣錢。其實編故事的能力每一個人都有,但是能把文字寫下來還不以為苦的人卻不多,我覺得這有點像每個人都有點子,但是能實現的人卻不多一樣的道理。東野跟史蒂芬金在小時候展現的除了他們編故事有趣的能力外,也證明了他們有能把自己釘在椅子上,肯花時間把文字寫下來,而且還覺得很快樂的能力。許多人夢想成為作家,但是卻連每天在桌前寫兩個小時這件事都做不到,這就跟有夢想但是從來不去實現一樣啊,是一輩子都成為不了作家的。

雖然國情不同,但是年輕男生過去會做的蠢事卻是差不多,東野這本書也帶出年輕人的那股傻勁,所以就算是身在台灣的我,也會回想起自己的過去啊。所以就算不是為了要了解東野圭吾,也可以把他當成一個青春小說來看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小說心得]新參者

  註:原為2012/4/5於xuite上發表的心得 推薦度:8/10 我是先看了日劇,個人感覺日劇頗不好看,但是在看過< 紅色手指 >後,我個人覺得可能是日劇改編的不好的關係,於是還是在硬蛤蠣的大力推薦下,看了原來這本小說。看完之後我深深感到後悔,後悔自己幹麼要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