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原為2016/3/9於xuite上發表的心得
推薦度:8/10
這是東野圭吾繼<怪笑小說>、<黑笑小說>、<毒笑小說>後的的新一本X笑小說系列,這一本跟前面不一樣的是,雖然都是短篇集結而成,但是這一本中的故事都有互相相關,都是以灸英出版社跟作家之間的互動寫成的故事,所以視為一個大長篇也不為過,而裡面出現的角色,其實有些在<黑笑小說>中也有出現,所以這兩本建議同時入手來看會更有趣啊。
這部小說其實並沒有那麼好笑,但是我評價很高的原因是,他揭露了很多出社業跟作者之間不能說的秘密,比如裡面提到他們會出一種小說週刊,裡面會連載了許多作家的大長篇,但是有讀者就問這個週刊有賺錢嗎?沒有。這個週刊有人看嗎?因為從中間期數開始看的話都是某一個長篇的某一段,沒辦法進入劇情啊?所以這個答案應該也是沒有。那為什麼還要出這個週刊呢?結果最後的解釋是,因為這樣才可以給有名的作家額外的稿費,就是週刊會有一次稿費,最後變成單行本之後又一次稿費。那讀者又問,為什麼不乾脆給他們稿費,但不出刊,不是更省錢?答案是因為作者是無法相容於社會的人,所以他們沒辦法準時交稿,需要用週刊的截稿日期,才能讓他們交出東西來,所以即使虧錢,這個週刊還會一直發行。我個人看到這段,其實想到的是另一件事,從書上看來,一個作者的作品可能會給很多出版社出版,我覺得如果讓這個作者在這家出版社的週刊上連載,這個作品最後就會給這家出版社出版,這樣就少了單行本邀稿的不確定性啊,也許這也才是出版社不能說的秘密也不一定。
而這本書我覺得想要成為作家的人也可以看一看,前一陣子的新聞是台灣平均出版書/人的數量是全球第二,但是大部份的台灣作家卻認為出版書越來越難了,那這個現象是怎麼回事呢?我有follow倪采青的FB,她的感覺是因為現在的出版社反而都出外文翻譯書或大陸書,才會有這樣的數據。所以台灣出版業應該會越來越難,出過一兩本書後消失不見的人也會越來越多。這本小說就把這些現實都點了出來,作家其實是工時比上班族還要長的職業,而且可能還不一定會有收獲,如果只是想要逃避工作而當作家的話,那應該是不會有好結果的啊。
整體來說,這本書並沒有非常好笑,但是卻讓人能感受到作家、編輯的辛苦,其實職場上的工作有不少都是荒謬的讓人想笑,這本書只是點出出版業的這些現象啊。所以想要從事出版業相關工作的人,建議看一下這本書,才不會真的遇到的時候驚呆了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